数学[英语:数学,源于古希腊语&mu&theta&预计到达时间mu&α可爱的它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和信息等概念的学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掌握了该市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突出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160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并从提高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养对策。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因为教学设计文本能够反映出这些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地量化分析160名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并与评委老师、选手进行有目的的访谈,从中掌握这些选手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借鉴。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
调查结果表明,在2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没有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等方面内容,没有教学策略选择、过程分析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元素,没有阐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依据。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另外,在3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是简单地包含了部分教学设计必备元素,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选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没有弄清按新课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文本与传统的备课教案之间的区别。
(二)部分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分析学情
相对于传统的备课而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对象的分析是必备要素。调查数据表明,38.5%的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表述教学对象的诸如个性特点、原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征,导致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未能显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部分选手未能分析教学内容
在参赛选手中,81.5%选手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但有18.5%选手没有教学内容的分析,全部选手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160名选手都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调查数据显示,另有34.5%选手未能准确分析自身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整个教材或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另外,还有62.2%选手未能提出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依据或措施。
(四)部分选手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性环节。调查数据表明,35%的选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所以,仍从思想、能力、知识等方面简单、抽象或模棱两可地表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过于简单且不具体明确,导致了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其在教学目标中的表述自相矛盾,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例如,一位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却未能体现出来。
(五)在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在35.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显示出教师活动的教学环节,而没有显示出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说明他们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另外,全部选手都未能正确使用图例来表示教学流程,甚至,有28.5%选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学流程图,导致篇幅过长,无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未学会运用常规教学流程图的图形符号,第二,未系统地研究教学对象、大纲和内容,因此,无法运用流程图来展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调查数据表明,8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都具备了教学评价设计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选手只设计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此外,还有38.5%选手把教学反思看作教学评价设计。
三、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一)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
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学习、传播、系统理论的原理而建构的。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要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例如,只有熟练掌握、深刻领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中,才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地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仍然以“数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为主。但是,除了数学教学法涉及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外,其他课程都尚未谈到。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的。为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必须扬弃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设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给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并指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对案例中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充分讨论,评议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从中体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在学习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在“学与练”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主办方应运用说课训练法,拓宽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说课训练,就是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主办方提供训练项目,创设逼真的训练情境,让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并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对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的过程,是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训练环节。经过循环往复的对教学设计的评议、反思与改进,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便可日渐提高。参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赛的相当部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尚未参加过类似的说课训练,其教学设计仍按传统备课进行。因此,这种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应“全程推进”,不仅要在教育技能比赛、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开展,而且,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依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依据真实的课堂为背景,对于每一堂课,都能满腔热情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经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文本,方能走上讲台。笔者相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中小学数学教师必定能够练就过硬的教学设计这项业务技能。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前,相当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即是备课”。受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学设计中摆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摆脱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形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以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正确理念,在真正重视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理论、掌握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在分析学情、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时,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新课程。例如:一位选手以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内容作为参赛课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他运用了实际操作、游戏、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开展“画一画”、“比一比”、“练一练”、“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中认识角。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的必备业务技能。熟练地掌握这项业务技能,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回避。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新学习与训练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增强自身教学设计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姜春霄,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2):68-70.
[2]汪霞.对教学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12):29-31.
【篇2】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数形变化知识产物。数学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其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因为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的过程还是比较抗拒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学生这一问题。画图策略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使问题更加形象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与小学生的理解力相契合。奇形怪状的图形,有趣直观的形状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力而且可以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爱上图形,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将绘图作为小学生的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教育目标的要求,通过绘图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简单化,易于学生接受,活跃学生的思维。轻松愉悦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发散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复杂数量和逻辑关系等问題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提供“画图策略”这种有效的数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抵达数学宫殿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知图、认图。教师恰当的使用教学挂图、课文中的插图或多媒体,强化学生识图意识,指导学生认识图片、分析图片、自行画图的方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北师大三年级上册,学习“里程表”这一课时,可以有意强调学生看图,要求学生通过看图来获取知识,通过读图理清各个地方的里程,通过自己绘图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看图是学习未知知识的重要方法,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不愿意读图,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会读图,所以教给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基础。最快捷的方法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备课的重点放到用画图的方法上教授孩子知识,经常启发、鼓励学生说图,明析思维过程。
二、指导学生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要规范学生画图,在授课时,给学生一个画图的大概框架,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图形中的学问”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画线段图,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各个路口。这样,学生可以将头脑中的数字转化成图形,进而形成一个在脑海中的客观形象;其次,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在脑海中可以形成问题示意图,学生不再拘泥于手动画图,而长时间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步骤想象能力,使其在脑海中就可以自动绘图,节约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了答题效率。教师可以传授“画图五步法”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第一,阅读题意;第二,捕捉数学信息;第三,在脑海中形成示意图;第四,列式解答;第五,检查。通过这5个步骤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度,而且给将来学生进行深度数学研究和解答时提供一个清晰明了的解题思路。
三、善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数学元素,全面理解数形关系,就要从“以数助形”“以形助数”两个方面体会。解题过程中有效的数形结合,常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通过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众所周知,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一般要借助直观实物。如,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现在的绳子占原来绳子总长的几分之几?这道题的条件虽然少,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单从字面上的意思很难弄清绳子与原来绳子之间的关系。如果画出线段图,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对折第二次的线段长是第三次的2倍,对折一次是上次的2倍,所以2×2×2=8因此得出八分之一的结论,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学生表象清晰,思维清楚,对算理能理解透彻。如果没有图形的帮助,这样的教学理解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借助图形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形成学生的客观规律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束语
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和终身性,小学生学习数学对思维逻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去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数学成绩。我认为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按照“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指导学生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善用数形结合思想”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慧.运用画图策略丰富模型认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8(4):60-62.
[2]戚志清.利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信息周刊,2019(35):1.
【篇3】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学科知识点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心理和基础进行教学创新。画图法是一种能够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和形象图形的教学方法,也便于他们快速解答问题,因此获得了师生的高度青睐。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针对四年级小学生合理地将画图法引入课堂,以此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其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十分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数学知识点难度较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文字的抽象性或者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吓退”,导致解题效率没办法达到理想水平。画图法是一种将数和形结合在一起的高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认识到该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后尝试将之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画图法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进入四年级以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升级,对于学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们也因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希望学生们能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画图法是一种形象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题目,还有利于学生快速分析题目条件和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了教师们的青睐。当数学教师应用画图法展开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在快速抽象出图象中表示的信息以外,还可以结合这些信息将其中的数量关系阐述出来,以此快速完成解题。
二、提升四年级小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鉴于画图法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将在下面以四年级学生为例阐述如何教画图法应用到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激趣法教学,强化学生画图意识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不断增强的关键,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高,收获也更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想着去解答问题,但是他们的画图意识较为薄弱。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激趣法展开教学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画图意识,促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将数学问题通过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促使其解题效率快速提升。例如,数学教师可以上课时将两个人分别建议将长和宽分别为5和3厘米的长方形各自增加两厘米后讨论面积大小的情境创设出来,促使学生对正确答案解答的冲动和热情不断提升。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们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原来的长方形,鼓励两名学生上台来分别画出边长增加后的长方形。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迅速完成了做图。当新图呈现出来后,教师鼓励学生先用眼睛观察图形,学生看到图十分惊讶,有人表示为什么同样是增加两厘米增加的面积却不同呢,并对画图法产生了兴趣。当问题解决后,教师又将一个相似的长方形面积问题减少的问题展示出来,鼓励学生解答。此时,学生们下意识的就想先画图再判断和解决问题,画图意识不断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升高。
(二)联系新旧知,提升学生画图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学习新知前需要旧知识的辅助才可以完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新旧知识的方式展开活动,以此促使学生在分析知识点和问题的过程中想到画图,通过画图的方法将解题思路简单化,进而提升其画图技能。例如,学生在遇到“集邮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解答“比...多”和“比...少”问题时的数学方法,以此唤起其旧知。随后,教师将问题难度升级,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如果两人集邮的总数为72枚,甲比乙多12枚,那么甲乙两人分别会有多少枚”的问题。很多学生结合刚才的多少问题中应用的画图法,也想要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因此快速画出线段图,并重点将多出来的12枚标记出来,同时也通过观察线段图梳理清楚了两人集邮数量的关系,并快速解决了问题。在新旧知识紧密联系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画图技能、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都快速升高了。
(三)实践化教学,增强学生画图技能
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高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实践化教学的方法教给学生画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促使他们逐步学会应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同时增强其画图技能。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容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将三角形的角、边和顶点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促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三角形,并学会了判断三角形。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如果知道两角和一边或者只知道一个角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做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问题。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们立即动手展开做图,不仅巩固了角和边的知识点,还学会了动脑思考和判断问题,为后面教师拓展更多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动手实践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通过画图的方法快速解答了问题,画图技能和解题能力都随之升高,为实现高效学习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数形结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数和形式数学学科研究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题效率和能力快速提升,因此成为了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法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能够通过数形间的转变快速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他们的解题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先在黑板上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鼓励学生上台来将这些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并将数字记录下来。当学生数出三角形的数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各自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因此很容易与三角形联系到一起,并且通过数三角形的方法展开计算。当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鼓励他们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快速计算出七、八、九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形结合的课堂中,学生们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解题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五)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
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问题,所以新时期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了数学教师的最爱。画图不仅可以将数学问题中隐秘的数量关系呈现出来,还可以增强学生解题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此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例如,学生在遇到关于“购物”时,没办法快速想到“在已知一套衣服价格为100元,上衣比裤子贵18元的情况下,如何知道两件衣服各自的价格”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鼓励他们应用一段线段表示裤子、一段线段表示上衣,然后通过标记贵的“18元”后分析“100元”这个总量,进而快速梳理出数量关系后解答出题目。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使学生身心放松,数学教师可以借此教会学生通过画图解题,以此提升他们的解题效率,为其后续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奠定基础。
三、小结
一言以蔽之,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认识到画图法对于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性后,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合理地将此方法引入课堂,希望学生在学会做图的同时还可以从中快速抽象出数量关系,进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珊.巧借'画图'为哪般,点亮'思维'促提升——浅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南北桥,2018(16):111-111.
[2]端美红.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J].数学大世界,2019,000(006):P.38-38.
[3]江钱,童莉.以画为媒,绽放数学别样精彩——浅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1):0098-0098.
【篇4】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数学教学法进行创新、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师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缺乏数学创新精神、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问题,而滥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提问无价值、教学评价不合理是其三个层面的原因。对此,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合,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创新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84-02
伴随着我国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日益更新,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解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全面推行[1]。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最大化,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本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策略,希望为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者。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将自己作为主体,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最终目的,导致课堂压力很大[3]。在传统数学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提升教学质量。
2.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精神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创新精神。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新教程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宗旨,领悟教程编写者的意图,才能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当前,即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已被广泛推广,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习惯于沿袭教师的思路,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大多数学生不再思考问题,缺乏主观能动性。并且,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固守数学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兴趣,使得学生欠缺对数学的相关情感体验,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
3.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生成绩好坏,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影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从智力因素层面来讲是其感知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弱。个别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差,缺乏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毅力,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6]。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的,但是,部分教师没能做到这一点,反而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无法进一步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一般以考试成绩为主,课堂上不怎么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关系也不够融洽,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很难激发。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滥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失去了度。应用多媒体技术不能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宗旨,不能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而是要发挥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7]。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形式,有的数学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数学课堂变成了多媒体的展示过程,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计算机技术无法取代的,教师使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了解教知识内容,减少说明的时间,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2.课堂提问无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提问中,部分教师使用的语言比较单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师提问的语言完整、流畅是保证教师和学生顺利对话的前提条件[8]。教师的追问也在于促进学生探究知识、激活思维,建立和维持学生良好的自信。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会提问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怎么画折线、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部分教师会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个别教师在小组交流中隨意使用追问语言,抹杀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这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信任和不关注。追问类语言使用太多,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对与错,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出教学互动,总是穷追不舍地问一些低价值的问题,学生大多照本宣科,看似掌握了教学内容,实则没有真正理解。
3.教学评价不合理
当前,部分学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不合理,缺乏人文性和科学性。再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的整体教学评价非常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传统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教学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例如:当数学教师提问学生时,学生由于不熟悉问题无法立刻回答出来,如果教师使用“错了,这么简单还不会”或者是“你是怎么听课的”这些否定式评价语言,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也会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題的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抽象意识相对比较差,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更不利于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来组织游戏教学活动,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例如,在教授“东西南北”时,因为本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四个方向,也可以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自己的位置,所以,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组织兴趣小组,采取盲走的游戏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一个学生蒙上眼睛,其他学生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挥学生行走,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位置,能够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自己的位置。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在教乘除法和运算律时,必须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保证课堂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校组织了四年级合唱团,四年级一共有4个班,其中每个班都有6个人参加,每一个人都需要有4首歌曲来参评,四年级一共有几个参评歌曲。或者是向学生提出问题:“12箱苹果汁和16箱芒果汁,每一箱有16瓶,一共有多少瓶果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组合
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很多因素和方法。例如,教师教授三角形知识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讲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进行解释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认识、一边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选择数学小老师,让学生上台讲课,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学习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草原荒漠化的视频,让学生探讨在沙漠中什么植物更容易存活,进行猜想。数学教师科学合理地利用猜想这一教学手段,能够产生独特的教学效果,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费娜.小学数学教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161-162.
[2]高星晖.中小学数学教法与学法衔接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9):81-82.
[3]杨冬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问启发[J].学周刊,2016(9):155.
[4]沈学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政策,2001(12):38.
[5]薛晓春,厉志红.关于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161-162.
[6]尹燕文.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策[J].华夏教师,2019(8):41-42.
[7]石绪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157.
[8]杨云丽.小学数学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65.
【篇5】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愈发多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画图策略”的应用。该策略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首要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对其实际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本文主要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 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Z[2019]GR088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111-02
数学学科具备很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通过应用“画图策略”,可有机结合对应图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应用该策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认知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图像解析完成知识的内化,进一步提升解题效率以及准确性。
一、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画图则相对比较直观,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具体来说,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题目。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对数学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图画的应用,可将数学题目中的文字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直观的图形。如此一来,使得数学问题更加明确,学生更容易寻找已知条件,更容易发展数量关系等,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数量关系不明确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充分借助画图的策略,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明确,使其变得更加具体、直观,进而促使学生最快获得问题的答案。
二、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四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一)强化画图意识
大多数小学生的画图意识淡薄,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利用画图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有效应用画图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画图意识。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普遍使用的画图方式就是画圆圈,如有一道数学题是:在排队时,小明正数排第六,倒数排第七,请问这一队总共有多少人?大多數学生会使用列式的方法解题,无形中将数学的基础概念混淆。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自行画圈,在画图过程中明确题干,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1]。通过画图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问题,形象直观的图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学生画图技能
教师在带领学生应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确认知图形,便于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关系,使其在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都可通过画图明确题目,对解题思路进行简化。基于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的画图技能,以便更好满足学生的自主解题需求。
例如,在讲授有关“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点时,虽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怎样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熟练掌握多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在遇到不规则的多边形时,对于其面积计算又会产生迷茫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如在野外郊游时,会看见有人在放风筝,风筝就是一种不规则图形,计算其面积时难以直接套用以前学习的计算公式。此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想到使用画图策略,将其拆分成长方形、三角形等,虽然拆分思路存在差异,但是最后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还有些学生会使用“填补法”,把风筝补充成完整的四边形,在计算出总体面积以后减去填补的面积,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激发其学习热情,最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应用画图策略的优势,不断锻炼学生的画图技能,探索多元化画图方式[2]。
(三)加强课堂实践训练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将实际教学内容和画图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强化其数学问题意识,还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画图解题思想,加强课堂实践训练力度,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画图策略有机结合,以此对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基于此,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讲课和训练,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画图意识,让学生掌握并习惯结合数学图形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3]。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使用辅助教学工具,第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另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一角,让学生二选一来画三角形。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就会发现,使用第二个教学工具是不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而使用第一个教学工具就能画出。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不断延伸以及扩展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图形明确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解题速度。
(四)加强问题解答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通过画图辅助,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图形,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答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1.借助图画,深入理解题意
理解题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学习中,常常因为对题意理解不够,导致学生无法解题或者出现解题错误的现状。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实际教学为例:操场边上有一条25m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的边上植树。按照每隔5m的一棵设计植树方案,并对设计的理由进行说明。针对这一数学题目,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画简洁图的能力和意识,教师就指导学生借助最擅长的线段图进行标识,从图中明确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思考等,明确具体的解题方案。
2.运用线段图,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文字叙述的问题中,数量关系很复杂,学生很难寻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导致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如果借助画图的方式,运用线段图构建起问题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直观、明了,往往会起到良好的解题效果。例如:小明爷爷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4倍,并且爷爷比小明大45岁,那么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点抽象,只有一个差值,很难让学生将具体的年龄和二者之间的差对应起来,常常望题兴叹,没有解决的思路。通过线段图的运用,问题就简单多了。如右图,学生根据图示,很容易发现,小明和爷爷的差值就是小明岁数的3倍,这样实际的年龄和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出来了,问题迎刃而解。
3.运用示意图,寻找数学问题的规律
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规律具有隐蔽性,而小学生却容易被试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够找出试题中的数学规律,这样就导致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通过运用示意图,直观地将隐蔽的规律显示出来,可以更好地幫助学生发现问题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学校外有一排小树苗,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已知小明从第一颗树走到第100颗,那么,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往往进行二者的相乘,导致错误。由于100颗太多,于是做右图所示的示意图,可以发现,树的量与中间的段存在不相等的关系,段要比树少1,探索到数学规律以后,学生就能够正确的进行具体的计算了。
4.以图促思,化复杂为简单
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使得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有几何直观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学习中,针对“5×3=3×5”的学习中,为了使得学生真正明白乘法交换律中因数位置互换,积不变的道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充分借助了画图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这一直观的图像中,通过横着看,每一排5个,是5×3,之后引导学生竖着看,每一排是3个,是3×5。如此一来,学生在图像的帮助下,就可以轻轻松松理解这一问题。
5.独立作画,自主解答问题
在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具备了画图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构造图形,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解题思路,最终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例如,在“有一个长度为60m、宽度为40m的鱼塘,现在对其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个正方形鱼塘,至少需要增加多少平方米?”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问题等,画出相关图形,并结合数学图形,对其进行分析、列式和解答,最终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
6.丰富画图形式,提升问题的针对性
在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数学问题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图画进行解决。否则,一旦借助同一种图画的解答方法,就会限制学生的思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就必须要将图画知识、图画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画图策略,例如: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示意图等,寻找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具体来说,可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化,可将其应用到分数应用题目中;可将树图应用到“选配”的数学问题,使得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化。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图画方式,更好地进行数学问题解答。
画图策略的应用是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且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画图意识、强化学生画图技能、加强课堂实践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借助图形分析并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积极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仍需不断探索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祥珍.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75-76.
[2]苏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2019:4.
[3]苏佩.有效结合画图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67.
【篇6】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较差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总是会把教学设计与备课等同起来,尤其是那些具有多年从教经验的教师们。小学数学知识毕竟是很有限的,对于他们来说早已烂熟于胸,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目标、教案也早就固定化了,并且其形成了惯有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这样显然不适应现代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化和适当的改进,明确教学目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2.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大多都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彻始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略,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维持课堂秩序、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却时常忽略了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以惯有的思维把学生作为实现教学的工具,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3.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
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该贯彻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理念,理论和实践并重,缺一不可,因此,可以说数学教育理论缺乏更新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而现在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探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教材编制和教学方式也不断地在改进更新,所以,对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说,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及时更新,让学生接受到最新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影响,及时纠正,否则会对新课程教学理念形成一定的误解。
4.教师整体优化意识的缺乏
整体优化意识对于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从近年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存在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整体优化的意识,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整体性、发展性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很多数学课程知识与整体的体系脱节;其次,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整体的优化意识相对淡薄。分析、调整、设计、评价等事项都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起来的,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教学目标多数时候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往往经验、直觉是他们确定目标的依据,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5.教学模式与知识的单一化
具有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是优良教学材料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衡量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知识信息基本上来自于数学课本,这类信息就是我们俗称的静态信息,而对静态的数学知识信息的总结规划是我们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做法,课堂上以灌输式讲授方式把这些知识输入学生的脑袋,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很少被引入课堂,这样看似教师完成了任务,实际却因为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知识上的局限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不足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数学教师师资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的小学就更严重一些,一位数学教师承担几个班的教学任务是常见的情况,此外很多教师还会身兼数职,教师也是人,精力毕竟有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上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心思,对小学一、二年级包班教学也存在。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身兼数职和包班等现象很难让教师专注于一门课程,也很难让教师在业余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滞后
在职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方面培训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在职教师的培训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更是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训的范围和力度的欠缺,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真正接受与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这些比较专业的培训教师极少,大部分教师是从来都没有接受和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更让人遗憾的是很多的教师表示对于教学设计从来都没听闻过,即使听说过,也根本不曾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因此,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急待扩大范围和加大力度,给予普通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第二,在职教师培训的方式单一,培训的工作多是形式上的,并没落到实处,因此培训效果不容乐观。培训体系不健全是在职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最大的问题,我们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采用填漏补缺的方式,几乎没有整体考虑的意识,对于一些细节的东西过于纠缠。同时,在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中,理论的知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去甚远,使得参与培训的教师感觉抽象而不易理解,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活动的进行缺乏指导性。培训的方式过于单一,一般都是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体的讲授,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缺乏吸引力的,这是造成培训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其实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知识、方法、技能的培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对此非常赞同和支持,但这种培训的持续性却不如人意,对于教学设计的热情随着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进行很快就丧失殆尽,依旧回归原点。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情去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培训后续工作的缺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无法让教师在这方面得到提升等等。因此教学设计培训以及其后续的辅助支持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无法持续发展,导致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很难有所提高。
3.教师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相信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是绝对到位的,但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的了解就相对差很多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做到随机应变、把握全局,因此对于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革新应该加快速度。
4.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的缺失
在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流于形式、侧重于教师教案的检查,很少有学校针对教学设计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和原则,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学设计进行检查的人员不确定,并且存在偏重其量而忽视其质的现象,最后检查的结果不仅没有引起相关人员和部门的重视,也没能及时反馈给教师。甚至对教师的教案设计在一些教师看来可有可无,平时课前不会提前做好教案,而是临到检查前,通过抄袭来补齐之前的教案,这样在教案的设计上都不会用心仔细做的教师,何谈做到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明白了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这对于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加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的培训和运用,以此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